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,你知道为什么吗?
都说“高山云雾出好茶”,虽然低海拔产区也有像西湖龙井、洞庭碧螺春这样,靠着气候适宜、土壤肥沃、生态条件好、茶树品种优良等条件,跻身名茶行列的。但是高山茶的成名之路,似乎就是比平地茶顺畅,为什么呢?
全方位剖析优质高山茶成因
漫射光:从人的眼睛里看出来,光嘛,就是白茫茫一片。而茶树灵敏得很,它知道白色光是赤橙红绿青蓝紫七色组成的,还会挑三拣四,根据单色光的偏重来决定形成什么物质。高山云雾多,漫射光丰富,蓝、紫光比重增加,在这样的光照下,茶叶中的氨基酸、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多,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。
有遮荫:茂密的森林为茶树撑起了天然遮阳伞,极对喜光怕晒的茶树的脾气。适度遮阴,可提高茶叶中氨基酸总量,使芽梢更加水灵鲜嫩;同时,茶叶中含氮化合物明显提高,碳水化合物相对减少,对提高绿茶和乌龙茶的品质、红茶的香气和鲜爽度,都有积极影响。
湿度大:茶树喜湿怕涝,大到暴雨是物极必反,迅猛的雨量不利于水分向土壤中渗透,容易引起表土冲刷。所以我国有些茶区夏秋季节雨水虽然多,茶树还是会觉得“干”。没办法,暴雨多,径流量大,蒸发量大,茶树还没好好喝上一口水呢,已经都被冲走了。如果是植被丰富的高山,水土保持良好,加上空气湿度大,所以茶叶新梢鲜嫩柔软,内含物丰富。
有温差: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(20~25℃),茶树生长旺盛,有利于氨基酸、多酚类等物质的形成和积累。高山环境昼夜温差大,白天暖和,茶树工作积极性高,卖力地进行光合作用,晚上因为比较冷,茶树也有点怠惰,呼吸作用相对微弱,这样同化产物积累多,嫩度高,故茶叶品质优良。
总结起来,能出好茶的高山,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件: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云雾缭绕,湿度较大,昼夜温差大,土壤腐殖质含量高、肥力足等。
如此生态条件下,茶树生长旺盛,芽叶肥壮,持嫩性高,滋味鲜爽,纤维素的合成速度减慢,这还不能成为好茶的话,简直天理不容。